!!!
上海达明贸易有限公司Shanghai Daming Trade Company Limited


行业资讯References >
关键词Keywords:

全球化生产把我们都变成了伪君子?

标签: 全球化 血汗 工厂 供应链 伪君子 分类:无

  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有一张标签,上面写着:“一个真正的,会呼吸的人类用他们的双手参与制作了这件产品。”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把这样的标签贴在消费品上很有必要。我们需要这样的紧急提示,因为当我们决定购买某一件生活用品的时候,我们会压制住自己道德上关于其出处的疑问,并且能每每奏效。

  我们在购买消费品时所做的头一件事,便是说服自己这些东西是由绝顶聪明的机器臂制作的——无论是最热门的光滑的高科技小玩意还是缀满装饰物的时尚服装——这些机器臂可以将有毒化学物加入触摸屏,或者娴熟地缝纫闪片钉珠。但是正如《观察家报》(Observer)关于苹果产品的报道所明确指出的,现在的消费品仍光明正大地与很多人类的血汗和泪水相联系。

  任何一种反乌托邦的、复杂而混乱的生产过程,无论涉及多少国家,雇佣多少公民,都不应当被称作全球流水线(Global Assembly Line)。环保人士已经发出警告,现在全球大量消费品上贴的标签,绝大多数已经无法体现出产品实际耗费的生态成本(“自然资本”)。

  从手机中的零件到运动鞋上的皮革,所有这些产品的生产都习惯性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此外,人们已经对电子行业提出道德争议,争议集中在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消费者行为和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可购买到的计算能力将每十八个月翻一番)相吻合,而预期的报废物将制造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

  然而报道同时披露,人力资本也被大肆挥霍。供应链严重依赖于生产工人,工厂不应当对工人们的需求采取如此惊人的无视态度。更重要的是,直截了当地说,(鉴于机器人高昂的研发和维护成本,)纯粹从成本角度出发,在全球供应链上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机器人可以和人类相媲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相当“便宜”。

  今天距纽约三角衬衣厂大火*已有一百年。当年的那场大火曾夺去服装区149名工人的生命,也因而促成了美国劳动法的改革,但在发展中国家,工人们仍在丧生于类似事故。然而,全球产业链的“陋习”(quirks)使得工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遭受痛苦,人们正开始对此投入更多的关注。

  *纽约三角衬衣厂大火(the Triangle Shirtwaist fire in New York):详情可见站内相关文章。

  经常性的无报酬强制加班在很多行业里都非常普遍。事实是,在时装业,制衣工们如果不加班根本无法完成工作。每当一个跨国公司作为买方下了订单,为达到订单要求,工厂就会给工人们分配定额。服装供应链和劳动者权益的专家道格·米勒(Doug Miller)教授指出,制衣工人完成一张订单的预计时间和实际花费的时间并不一致。跨国公司基于标准分钟价值(SMVs)做预算——而实际上这一时间需要工厂以近100%的效率生产。

  然而,在柬埔寨这样的国家(英国名品街严重依赖柬埔寨制造品),工厂效率很少会超过30%。制衣工人们即使拼命工作,也无望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时,他们就被迫加班,有时工厂甚至会把大门关掉或上锁(包括逃生通道)。

  在消费电子行业内,加班的压力似乎源于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在市场营销和产品评测的推波助澜下,我们这些消费者为了最新的产品呐喊尖叫,工厂则必须为此效力。

  那些关于“技术奴隶”(techno-serf)的真实生活的证词值得一读。提供一条线索:尽管他们制作的那些光滑的手机和笔记本向人们提供着自由、概念性的、无线的可能性,但他们的生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韩国忠清南道一家著名电子厂供职的一名年轻人近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死前,人们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标准工作时间=12小时”以及“(工作)一年,我就死了”。我们开始对这些紧张工作的劳动者的绝望与沮丧有所耳闻,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过长的工作时间。这些故事断然回击了“这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或是“他们现在只是在经历工业改革”等诸如此类的说法。这些故事同样提醒着我们,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尊严的战争。如果生产一件产品的代价需要我们的人类同胞为了微薄的收入,每天挤在水泥宿舍里身挨身地抓紧时间才能睡上几个小时,那这代价无疑是太大了。

  作为消费者,我们仍倾向于接受品牌发言人所说的话。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了他们安慰的话语:“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一家不良供应商非常失望”,“这些并非我们的价值观”,等等。关于这些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报告也安抚了我们。罗伯特·莱西*在他的新书《超级资本主义》(Supercapitalism)中警告人们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像棉花糖般没有意义”。

  *罗伯特·莱西(Robert Reich):美国政治经济学家、教授、作家,曾于1993-1997年担任美国劳工部长。

  然而莱西的终极立场是,我们必须停止期望企业能做出正确的事。同时我也无法看出消费者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责任。我曾经倡导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前,自己先做一些消费问答题:谁制作了这件产品?它为什么会被制作出来?我为什么需要它?我感到自己仿佛急需要回到这种购买方式上来。对产品出处的了解很关键。

  鉴于全球供应链的枪口业已指向生产,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只在产品标签上列出一件普通商品最最梗概的来源,这张标签也会像牛舌一样长(约30公分)。代价并不太大。现在跨国公司对于信息不透明问题打出了竞争保密的幌子,将太多的信息掩盖了起来。作为消费者,我们也不应被公司和品牌的环保行动转移注意力。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支持环保比解决劳动者权利问题要容易许多。但是环境正义和社会正义应当同时受到重视。

  不得不说,作为消费者我们并未能做到自律。有时,一件产品的美感和炫酷会彻底超越我们的道德感,然后很可悲地,我们被诱惑了。

  正如你可能猜想到的,我正在我的苹果Macbook Air笔记本上敲打这篇文章。美国作家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说:“全球经济制度化了全球性的无知。在这样的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了解或关注对方,而所有的产品都会丢失其历史。在这样的环境中,产品和场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退化难以避免。” 是的,这些产品把我们都变成了伪君子。

来源:译言网